电子消费品防护新趋势:从结构到涂层,PECVD纳米薄膜引领变革
随着电子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,消费者对产品的性能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。在这一背景下,电子消费品的防护技术显得尤为重要。目前,电子消费品防护领域主要分为结构防护和涂层防护两大类别。根据技术手段的不同,涂层防护领域可分为三防漆、派瑞林镀膜及PECVD镀膜等路线。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些防护技术的特点、优势及未来发展趋势。
一、结构防护:传统但面临挑战
结构防护作为电子消费品防护的基石,历史悠久且应用广泛。它主要通过防水胶圈、胶条、密封扣座等外部结构件,为电子产品提供防水、防尘等防护。然而,随着电子消费品日益小型化、精细化,结构防护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。首先,结构件容易老化,导致防护效果下降;其次,在受到摔落、撞击等外力时,结构件容易受损,从而影响产品的可靠性。
二、涂层防护:技术迭代,各有千秋
涂层防护技术通过在电子消费品表面涂覆一层或多层薄膜,实现防水、防潮、防腐蚀等防护效果。目前,涂层防护领域涌现出多种技术路线,每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。
1、三防漆:简单但存在缺陷
最早期的涂层防护手段,技术门槛低但缺陷明显。作为最早期的涂层防护手段,三防漆采用喷涂工艺将涂料涂敷至线路板表面,主要用于保护电路板的防潮、防盐雾、防霉等防护,但具有膜层致密性差、厚度大、污染重、难以完全涂覆产品表面的缺点。
2、派瑞林镀膜:性能提升但成本较高
性能较三防漆明显改善,高温加工条件影响薄膜附着力。派瑞林镀膜采用LPCVD技术路线,较三防漆具有更强的膜层性能和绕镀能力。但派瑞林镀膜通过加热方式为反应提供能量,膜层沉积速率较低,且高温条件下膜层易发生形变,对薄膜附着力产生影响。
3、PECVD镀膜:新兴技术的崛起
性能持续提升的新兴技术路线。相较于派瑞林镀膜,PECVD镀膜在膜层性能、绕镀能力和适用基材的广度等领域进行提升。但目前PECVD镀膜设备复杂昂贵,设备成本较高,且存在较高的维护技术门槛。
三、PECVD纳米薄膜:引领未来防护新趋势
PECVD纳米薄膜具有可组合搭配、防护能力强、成本低等优势,正逐步替代三防漆、派瑞林等市场。1)结构防护对于有充电接口或音频输入输出的产品,不能有效实现防护效果,并且使用过程中结构件老化、摔落磕绊等意外磨损会对产品的可靠性产生影响。单一采用结构防护成本较高,可靠性也相对较低,尽管PECVD纳米薄膜不能完全替代结构防护,但若和结构防护进行合理组合,用纳米镀膜在微观上实现整体的包裹之后再进行组装,即对结构以及密封辅料做减法,则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可靠性,同时优化成本和外观设计;2)三防漆采用湿法喷涂的方法,无法避免环保问题,且三防漆的膜层通常厚度比较大,影响元器件整体散热效果和电子信号传输,而PECVD技术可做到与三防漆成本接近;3)派瑞林膜厚度通常为几十微米,但PECVD能够在更小的单位膜厚上实现相同的防护能力,且成本更低。因此能够精准控制膜层厚度、膜层性能更优、绕镀性能更好、适用性更广泛的PECVD纳米薄膜正在逐步占据原有的三防漆、派瑞林镀膜市场。
PECVD技术是一门复杂的工艺,除了要保证淀积薄膜的质量,掌握和精通其工艺原理及影响薄膜质量的各种因素(如真空度、沉积温度、基底表面光洁度、公转速度、蒸发速率等)外,还必须保证设备的稳定性。由于PECVD存在较高的技术和设备门槛以及生产成本,电子防护市场中采用PECVD工艺的企业较少,市场集中度较高,市场呈现寡头竞争态势。
电子消费品防护领域正面临着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的机遇。从结构防护到涂层防护,再到PECVD纳米薄膜等新兴技术的崛起,电子消费品防护技术正不断向着更高效、更环保、更个性化的方向发展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渐降低,PECVD纳米薄膜将在未来电子消费品防护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,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安全、可靠、舒适的使用体验。
上一条:纳米薄膜生产工艺大解析